跟骨在长期行走站立受到各种方向应力,引起跟骨周围肌肉、肌腱、滑囊、脂肪垫退变以及跟骨内压改变。表现为跟骨周围疼痛的一系列临床症状。
一般足跟痛的原因有好多,最主要的有:
1.跟骨骨刺:
多见于老年患者,当有足跟痛时,经过拍摄X光片,可以发现跟骨结节处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。但是,临床上发现骨刺不是导致疼痛的直接原因,只是隆起的骨刺,更容易使局部组织受到摩擦、劳损,产生无菌性炎症。其足跟疼痛的程度与局部炎症反应的轻重有关,而与骨刺大小无直接关系。
2.足底跖腱膜炎
足底跖腱膜是足底维持正常足弓、缓冲震荡、加强弹跳力作用的腱性组织。长时间的行走、过度的负重,都会引起跖腱膜的劳损,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,而出现疼痛症状。
3.足底脂肪垫萎缩
老年人的足跟痛较为复杂,除了以上两种可能的原因外,还有老年人本身的足底脂肪垫萎缩,其缓冲震荡、防止摩擦的作用减弱,使局部更容易受到损伤而出现疼痛。
临床上诊断足跟痛的方法和发病原因:一般讲,除了借助于相应的辅助检查如X光片外,主要由专业的足科医师,经过临床查体,基本可以明确诊断,也可以应用治疗性手段来区分,例如:老年人由于足底脂肪垫萎缩引起的足跟痛,当应用局部封闭治疗时,是没有疗效的。
4.跟垫痛
常发生在老年人,跟垫是跟骨下方由纤维组织为间隔,以脂肪组织及弹力纤维形成的弹性衬垫;青年时期,跟垫弹力强,可以吸收振荡。老年时,跟垫弹力下降,跟骨在无衬垫的情况下承担体重,严重时可形成瘢痕及钙质沉积,引起足跟痛。跟垫痛与跖筋膜炎不同,在整个足跟下方都有压痛。
5.跟骨后滑囊炎
最易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,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。滑囊壁可变肥厚,囊内充满滑液,局部肿胀,并有压痛。治疗方法宜改善鞋型。若滑囊肿胀不消,可以穿刺吸引,并可注入氢化考的松。
6.跟骨骨突炎
常发生于8~12岁的男孩,病变与小腿胫骨结节骨突炎相似,是在发育过程中,未愈合的骨骺受肌腱牵拉引起的症状,疼痛在跟腱附着点下方,可双侧同时发病。跑步与足尖站立可使症状加重。骨骺愈合后症状自然消失。一般作对症处理,可使患儿减轻活动,也可用跟垫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。
温馨提示:希望上述介绍能给您带来帮助,想了解更多信息请在线咨询。福州中德骨科医院祝您早日康复。
福州中德骨科医院是一家以中西医结合骨科、痛风风湿科、手足显微外科、疼痛科、创面修复科、医学康复科技术为核心,高新微创技术为特色,中西医协同并举,集教学、科研、康复、保健于一体的现代化骨科专科医院,系浙商投资创办,是福建省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单位。医院投资总额1亿多元人民币,建筑面积近1.
温馨提示:凡手机挂号患者,可优先就诊